新闻资讯
脱硫液掺配入炉煤对焦炭质量影响以及新的解决方案
分类:
科研动态
发布时间:
2025-10-21 09:16
访问量:
脱硫液(通常指焦化厂脱硫工段产生的废液)掺入炼焦炉煤中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是显著且多为负面的。总的来说,少量、可控的掺入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是可行的,但大量或处理不当的掺入会对焦炭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。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其影响:
一、负面影响(主要方面)
1、降低焦炭机械强度
原因:脱硫液中含有大量水分(通常>80%)、铵盐(如硫氰酸铵、硫代硫酸铵)、硫化物以及微量氰化物等。这些杂质在炼焦过程中会分解、气化,打乱煤的胶质体形成过程,破坏煤颗粒之间的熔融结合。
表现:焦炭的抗碎强度(M40或M25)会下降,耐磨强度(M10)会升高(即更易磨损)。焦炭变得疏松多孔,易碎,在高炉中更容易产生粉末,恶化高炉透气性。
2、提高焦炭反应性(CRI)并降低反应后强度(CSR)
这是最核心、最严重的负面影响之一。
原因:脱硫液中的碱金属(钾、钠)含量虽然绝对值不高,但其对焦炭与CO₂的反应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。这些碱金属原子会嵌入焦炭的碳骨架中,显著降低焦炭气化反应的活化能,使焦炭在高炉中更容易与CO₂反应而被消耗(溶损反应)。
表现:焦炭反应性(CRI)指标显著升高,意味着焦炭更“不耐用”。同时,由于焦炭被过度溶损,其结构变得脆弱,反应后强度(CSR)会急剧下降。CRI升高和CSR降低是衡量焦炭热性能劣化的关键指标,直接关系到高炉的燃料比和顺行。
3、增加焦炭硫分
原因:脱硫液的本质是富集了煤气中H₂S的产物,虽然名为“脱硫液”,但其本身含有各种形态的硫(如SCN⁻, S₂O₃²⁻, S²⁻等)。在炼焦高温下,这些含硫物质最终会转化为硫分保留在焦炭中。
表现:导致焦炭的硫含量超标。高硫焦炭进入高炉后,会增加生铁中的硫含量。为了脱硫,就必须提高炉渣碱度和能耗,不仅增加成本,还影响铁水质量和炉况顺行。
4、影响炼焦炉寿命和操作
原因:脱硫液中的氯离子(Cl⁻)和氰根离子(CN⁻)在高温下会对炉墙耐火砖产生腐蚀作用,长期掺入会缩短焦炉寿命。
此外,大量水分(每增加1%水分,炼焦耗热约增加50-60 kJ/kg)会显著增加炼焦能耗,延长结焦时间,降低生产效率。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H₃、HCN等气体会增加后续化产回收系统的负荷。
二、可能的“中性”或“有限正面”影响
微弱的增硫作用:在配煤硫分普遍偏低时,掺入脱硫液可以略微提高焦炭硫分,使其达到标准要求,但这通常不是主要目的,且风险很高。废物资源化利用:从环保角度看,将废液掺入煤中焚烧处理,避免了将其作为危险废物进行深度处理的高昂成本,实现了“以废治废”。但这是从经济和管理角度出发,而非从提升焦炭质量角度。
三、行业实践与对策
鉴于上述严重的负面影响,尤其是对CRI和CSR的破坏,现代大型焦化厂普遍不鼓励甚至禁止将脱硫液直接掺入炼焦煤中。更科学和环保的处理方式包括:
针对此类脱硫废液处理的问题,武汉国力通提供了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处理思路:秉承源头治理的理念,对现有HPF脱硫装置采用GLT脱硫低碳零废液技术,实施一体化技术改造。
改造后,从根本上消除脱硫废液,彻底解决脱硫废液配煤的问题,大大提高了焦炭的质量。同时系统实现硫磺综合收率达98%以上,也解决脱硫系统物质累积导致的运行稳定问题。改造过程无需停车或减产,不影响生产!

目前,此技术在国内多家焦化厂投入使用,是一个集投资少、运营省、流程短、高效、智能化等优势的低碳环保新方案。
另外,针对配套制酸的企业,采用GLT络合铁低碳零废液技术后,优化现有废液废渣制酸工艺。实现全硫直接制酸,使制酸原料有原来的硫磺+废液废渣,改进为单纯的硫磺制酸,既能减少75%以上的制酸成本,又能消除因废盐、废渣、金属离子等引起的焚烧炉堵塞问题,促进制酸装置低成本、更稳定的运行。

脱硫液掺入炉煤对焦炭质量弊大于利。其主要负面影响是显著降低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热强度(导致CRI升高、CSR降低),并可能提高焦炭硫分。这些影响会严重损害高炉冶炼的经济技术指标。
因此,从提升焦炭质量和保证高炉顺行的角度出发,应尽量避免直接掺入。优先考虑选择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,从根本上解决脱硫过程中的废液问题。
来源:网络
特别声明:武汉国力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内容仅供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推荐新闻
RECOMMEND NEWS
联系我们
地址: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北斗路6号—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A1栋19楼。络合铁脱硫催化剂、湿法脱硫。
传 真: 027-84694491 邮 编:430206
关注官方公众号